妇女病普查普治公益项目报告
(2005年-2008年)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是由农工党中央主办、国家卫生部业务主管的全国性公益组织,其宗旨是:“支持中国农村和城镇贫困社区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促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帮助贫困社区人口提高健康水平,增强健康素质和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和持续发展。在中央统战部、卫生部等部门支持下,于2001年推出大型公益项目—“中国健康扶贫工程”。2003年,基金会所属“中国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在农村地区开展相关公益活动时开始注意到农村地区妇女健康问题,并将其列为“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大型公益活动的主要内容。2004年,中国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在安徽等省农村地区进行调研,设计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方案;2005年在广西自治区鹿寨县首次开展项目试点,取得了成功;2006年在扩大试点范围的基础上,形成了“免费筛查,低价治疗,大病救助”公益活动模式,面向全国推广展开。现已在24个省(区)的237个县(市)开展了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
一、立项背景
提高妇女健康水平,特别是关注农村地区妇女健康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社会公平与进步的重要尺度。为此,国家曾先后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妇女健康权、发展权。1992年国家颁布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提出“提高妇幼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努力使城乡妇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1994年颁布的《母婴保健法》及《实施办法》,对保障育龄妇女健康提出了明确要求;2001年国家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明确指出,“提高妇科常见病的普查普治率”。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卫生部等七部(委、局)于2002年联合发布了《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2010)》,对农村地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卫生部业务主管的专业性公益组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应该为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作出积极努力。
我国有3.43亿育龄妇女且大部分生活在农村,而我国80%妇幼卫生保健资源集中在城市。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条件、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制约,妇女健康问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影响妇女健康和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宫颈癌、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宫颈癌先发病率占全世界的28.8%,发病率为发达国家的6倍,且趋向年轻化。“两癌”已成为妇女健康的主要威胁,不仅影响妇女自身生命安全、夫妻和谐、家庭幸福,而且给国家和社会带来较重负担。
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卫生部要求重点筛查的重症疾患。据北京协和医院的统计,该院每年收治的癌症病人98%以上为中晚期患者,患者不仅花费巨大,而且相当多的人在3—5年内丧失了生命。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通过普查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是抗癌的最佳途径。宫颈癌就是可以通过早发现而治愈的癌症。宫颈癌的早期治疗费用约1-2万元,一旦恶化成晚期宫颈癌,治疗费用最少也要10万元以上。早查早治不仅能够极大地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防止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还大大节约卫生资源、减轻社会负担。
二、项目设计方案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把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列为中国健康扶贫工程的重要公益项目。根据农村地区政府财力不足、群众收入较低的实际情况,公益项目设计为“免费普查、低价治疗、大病救助”的运行模式。地方政府组织项目实施,基金会提供医疗设备并负责人员培训和项目督导。县级妇幼保健医院承担疾病普查工作,为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一般妇科、阴道分泌物、红外线乳透仪、阴式B超、电子阴道镜等5项检查;对宫颈癌疑似患者,由大型综合医院的病理中心进行确诊。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对在该项目实施中经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确诊、由承担普查任务的县级医疗机构出具证明,经基金会审核后提供每位癌症患者1000元的大病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对妇科疾病患者的治疗费用按一定比例比例给予报销。
(一)组织方案
根据“政府主导、公益支持、群众参与”的原则制定组织方案。
1、招募人才
为确保项目实施,基金会承担项目任务的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向社会招募人才,组建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招募对象主要是曾经担任县(市)卫生局领导职务的退休干部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妇科主治医师。
2、募集资金和设备
针对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进行定项募集。设备劝募对象主要是生产妇科病检测设备和聚焦超声妇科治疗设备的企业;资金筹集主要来源于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专项基金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公益伙伴的资金支持。
3、寻求技术支撑
与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军区总医院等机构合作,研究技术方案和操作流程。委托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检验中心进行病理检查与确诊。
前期采用液基细胞学技术,后期引进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用于筛查宫颈癌。
采用国际领先水平的聚焦超声妇科治疗设备,对适应症患者进行无创治疗。
4、依托行政资源,拓展公益网络
积极争取各级医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建立了省级办事处、市级联络处的公益项目管理网络,指导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
分别在云南、湖南、湖北、黑龙江、吉林、海南等6个省建立中国健康扶贫工程省级办事处。办事处负责人由省卫生厅领导担任,农村卫生管理处负责人兼任办事处办公室主任,协调指导、监督公益活动有序开展。
在地级市建立中国健康扶贫工程地市联络处,市政府分管领导或卫生局局长担任联络处主任,分管副局长担任副主任,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派一名业务骨干协助工作。截止目前已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建立地市联络处107个。
(二)项目技术方案
依照“免费普查,低价治疗,大病救助”的公益运作模式,制定技术执行方案。
1、免费普查
实施单位:县级医疗机构(多数是县级妇幼保健院)。
设备提供和人员培训: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
普查普治对象:全县适龄妇女(其中孕期、经期、产褥期妇女暂不检查)。
普查普治地点:各乡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
普查普治方式:包括一般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红外线乳透仪检查、阴式B超检查、电子阴道镜检查,以上检查项目全部免费(按照县级医疗机构收费为150-220元)。
2、低价治疗
如需要做病理检查确诊的,按照自愿原则每例收费50元,送北京军区总医院进行病理确诊(北京军区总医院收费标准为100元以上)。
对慢性宫颈炎等符合超声聚焦治疗的适应症患者,按照自愿的原则,每例收费150元(该治疗技术目前只在全国部分大城市使用,其收费标准600-1000元/例)。对需住院治疗和手术的患者,按新农合有关规定比例给予报销。
3、大病救助
基金会对在该项目实施中经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确诊、由承担普查任务的县级医疗机构出具证明,经基金会审核后提供每位癌症患者1000元的大病救助
三、项目实施程序
(一)立项审批程序
(1)申请
县级人民政府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提交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申请函。
(2)审批
经基金会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审核相关材料,派人实地考察,确认具备开展公益项目条件,批准立项。
(3)复函
基金会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复函申请县人民政府,同意资助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
(4)签订协议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与县级地方政府签订项目捐赠协议书,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保证项目运行质量。
(5)资助
按照协议内容,健康扶贫工程组委会组织对地方政府的物质和资金的捐赠。
(二)项目实施步骤
(1)县政府成立妇女病普查普治领导小组,负责解决项目活动中各部门、各单位的协调与合作问题。
(2)县卫生局成立县妇女病普查普治技术服务小组,负责跟踪追访患者。
(3)制定妇女病普查普治实施方案。
(4)召开全县、乡镇妇女病普查普治动员大会。参加人员:县妇女病普查普治领导小组成员、各乡镇人民政府一名领导、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乡医、村计生专干、村妇女主任、乡级妇女病普查普治领导小组成员。
(5)县卫生局组织召开专业技术培训会。参加人员为卫生局与乡镇卫生院普查工作组全体成员、乡镇卫生院院长及妇产科主任等。主要内容有:项目技术运转程序流程、组织安排、宣传内容、现场物品准备、相关人员协作等。
(6)宣传工作。由广播电视局具体负责利用有线电视播放《致广大妇女朋友的一封信》;由乡医、村妇女主任、村计生专干分片包干入户宣传发动;有关媒体作好跟踪报道工作。
(7)结项总结
为所有参加检查的妇女建立档案,并有针对性的对患有疾病的妇女进行跟踪追访,对本次妇科疾病普查普治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三)地方政府各部门职责
(1)新农合办职责
根据合作医疗经费情况,确定患者治疗报销比例。负责对妇女病普查过程中发现的慢性宫颈炎等患者治疗费审核与报销。监督并审查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
(2)卫生部门职责
制定全县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做好项目督导,及时总结经验,定期向县政府汇报,当好参谋。做好普查普治资料档案统计、分析、归档工作,认真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各乡镇卫生院做好本乡镇妇女病普查普治的场地布置和必要的设备技术、药品准备,接收患者的治疗。
(3)妇联部门职责
组织村委会干部特别是妇女主任,开展面对面宣传,动员妇女主动参与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群众知晓率,保证参检率达全县总人口的8%。
(4)民政部门
组织开展新《婚姻法》、《母婴保健法》的宣传和婚前教育。对在妇女普查普治中发现可疑宫颈癌、乳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的妇女,给予优先救助。
(5)计生部门职责
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已婚妇女的调查摸底工作,向卫生部门提供已婚妇女人员名单。配合做好项目宣传发动工作。
四、项目执行成果
(一)广西鹿寨试点成果
2005年5月20日鹿寨县在两个乡镇召开试点妇科疾病普查动员会,5月24日开始普查,到9月2日全部结束,普查共64天。县卫生局领导亲自参加各乡镇妇科疾病普查动员会,全县共召开动员会14场。印制了10万份 《致广大妇女朋友的一封信》,定做横幅10多幅,张贴好消息1000份,并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宣传。指派一名副局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指定县级医疗单位负责强化培训乡卫生院检验医生,协助指导乡镇卫生院做好妇科疾病普查工作,派有经验的妇产科主治医生全程指导,派出有经验妇检、检验、B超医生协助工作。本次普查动用了300多名医务人员,出动车辆100余辆次。县计生局抽调计生站医生10多名,妇科检查床10多张,手术灯10盏,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妇科检查。
试点现场实际参检妇检26333人,患病人数13669人,患病率51.91%,超声聚焦治疗2703人,药物治疗4129人,病理检查2188人,减少检查和治疗费用达484.18万元。病理报告结果共查出宫颈癌12例,占普查人数的0.46‰,占病理检查5.48‰,其中宫颈原位癌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共查出轻、中度不典型增生72例。占普查人数的2.73‰,占病理检查3.29‰。
以此为基础,健康工程组委会不断探索、总结,逐步完善项目方案,在全国农村地区推广。
(二)项目执行结果
2005年5月至2008年底,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在全国24个省237县市开展了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共为5856412名农村妇女免费进行一般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红外线乳透仪检查、盆腔B超检查、电子阴道镜检查;检查结果,宫颈炎等妇科疾病患者422.6万人,以县为单位计算的妇科疾病平均发病率72%以上;为547972名宫颈炎患者进行了聚焦超声治疗,为72.6万名宫颈糜烂、宫颈肥大等妇科疾病患者进行适应症治疗;确诊癌症患者近千名,已为500名癌症患者提供大病救助每人1000元,共提供资助款50万元。
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捐赠B超、红外线乳腺诊断仪、电子阴道镜、聚焦超声治疗仪等设备。截至2008年底,向全国232个县市捐赠医疗设备244套,价值人民币8439万元。
妇女病普查项目开展,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2007年7月,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捐赠2400万妇女病普查普治设备,分三年执行,用于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2007年8月,湖南省政府制订了《湖南省农村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方案》,接受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捐赠的3600万妇女病普查普治设备,分三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2008年10月,湖北省召开全省妇女健康行动启动大会,保康县和宜都市介绍了基金会在当地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的经验,省卫生厅提出要借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的力量,在三年内完成妇女病普查工作。
湖北宜都市在项目总结说:“2008年3月17日圆满结束的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是我市历次疾病普查活动中效果最好的。这次普查的人员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21岁,40岁以上的占70%,有很多老人都是第一次参加妇女病普查,这对于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非常有利的,实现了群众满意、政府满意、医院满意的工作目标。”
湖北保康县自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据统计,全县有90%的妇女是第一次做健康体检,有近1/5妇女是第一次走出家门查治妇女病。群众普遍对这种“不交一分钱、送医到家门口”的项目大加赞赏。一位查出卵巢癌的妇女流着泪说:“要不是政府,我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病”。疾病普查工作促进了地方政府改进服务:有的乡镇政府还拿出专款对参加普查的群众给予交通补助和生活补贴;有的由村委会统一租车,接送群众到检查现场;地方政府通过新农合政策适当提高妇科癌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附件包块、外阴白斑等五种妇科疾病的住院治疗补偿比例;对特殊困难的妇女病患者给予救助。”
全国很多县市妇幼保健院利用基金会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资助的40万元设备作为支点,撬动了该地区妇女病防治病的市场。妇女病普查提高了广大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刺激了医疗服务需求,为各级医疗机构带来了业务收入的增长。项目的实施,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俯身向下,医疗人员进村入户宣传服务,转变了思想观念、改进了服务模式。
项目的实施使基层医疗机构获得了技术装备,增强了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等形式,提高了医疗卫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普查工作取得了群众得实惠,政府赢口碑,事业得发展,部门树形象的多赢效果。
五、困难和问题
项目的实施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各级医疗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受到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欢迎。对那些被筛查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通过普查做到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挽救了生命,挽救了家庭。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资金不足,影响公益项目大范围推广
截止到2008年底,在项目实施的近3年时间里,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共投入项目执行成本(包括项目督导、技术人员培训、设备发运、劳务津贴等)471.8万元,通过向社会募集,寻求企业帮助,捐赠医疗设备价值8千多万元,培训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900余名。但由于资金募集的能力有限,没有更多资金支持开展妇科普查普治项目;地方政府没有这方面的财政预算,不能配套支持。为节约项目执行成本,只得选择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人口相对聚集的地区开展。那些最需要帮助的贫困地区群众还暂时不能顾及,这令我们深感焦虑。
(二)技术落后、人才匮乏制约公益项目的质量
普查技术落后,如采用一般妇检、盆腔B超、阴道分泌物检查、电子阴道镜检查等普查手段,不能有效发现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北京市2008年“两癌”普查中,参加妇检妇女32万人,发现宫颈癌31例,占参检妇女的1%。传统的普查技术对医疗技术人员要求很高,人为因素对普查结果影响较大。
2007年,我们引用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通过对细胞核内DNA含量或倍体的测定来判断细胞的生理状态和病理改变,与传统细胞学技术——液基细胞学技术比较,特异性明显高于液基细胞学。2008年利用新技术在江西省修水县开展试点工作,从9月1日开始到2009年4月结束,共计普查16496人。自愿参加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的7735例,其中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报告异常者1151例,已经送病理1079例中发现285例癌前病变和癌症,占DNA检测阳性人群的26.41%,与2004年中科院乔友林教授具体负责的“比尔.盖茨”项目数据比较,结果非常接近,充分说明该项检查技术的可靠性、有效性。与液基细胞学检查液基细胞学相比漏诊率减少,特异性更高,并且操作方便,尤其适应大规模的妇科普查项目。
妇女病普查是一项细致的群众性工作,也是一项技术要求高的工作,需要一批既有管理经验、又懂医疗技术的专业人才从事指导和监督。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地方妇保院可以承担如一般妇检、阴式B超检查、盆腔B超检查等工作,但缺乏聚焦超声技术操作人员和阴道镜医师,病理医师几乎没有。为了满足项目需要,就不得不一边招聘技术人员,一边带教学习,结果很难达到项目设计要求。人才和技术储备是提高质量做好工作的基础。
(三)政策支持和领导重视程度影响项目执行结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政策支持不到位,一些地方对参检群众的疾病治疗不予报销,全部由群众自己负担,影响群众参与的热情,造成参检率较低,影响项目的质量。
一些地方政府领导重视不够,把公益项目实施当作招商引资项目,认为项目到手,器械到位,大功告成,至于项目运作是否惠及百姓,没有兴趣过问;也有些地方政府开展普查项目迫于上级压力,是不得已而为之,重形式,走过场,浪费了公益资源,群众得不到实惠。我们曾对湖南省接受捐赠的部分单位进行调研,其中发现部分县市项目实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与领导不重视有直接关系。
(四)多头组织,各自为政,影响项目良性运行
几年来,我们一直寻求相关组织和单位的帮助,希望联合起来,各自发挥优势,共同开展惠及民生的公益活动,但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据了解,目前国内几个重要的社会公益组织已经陆续开展了针对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妇女病普查工作,但基本是各自为战。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都设立了专项基金或专门项目开展这项工作。计划生育系统开展优质服务较早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目前也在系统内积极推广。社会上的医疗机构,特别是私营医院也打着免费做妇科检查的旗号,吸引病源。
开展公益活动切忌“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特别是在省域范围内开展开展大规模群众性普查活动,一定要有计划、按步骤、分阶段有序开展、稳步实施。如能把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就一定能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做得更好。
六、意见和建议
今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把在农村地区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提高到很重要的程度。卫生部、全国妇联等部门高度重视,希望以此为契机,切实推进关系广大农村妇女姐妹切身利益的公益事业。据悉,国家卫生部正在组织力量编制“在农村妇女中开展‘两癌’筛查工作方案”,并向财政部提出资金支持的请求。可以预见,一段时期内,一场声势浩大的妇女病普查活动将在全国农村地区展开。鉴于以往我们在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建议:
(一)建立政府主导,公益支持,群众主动参与的运行模式
妇女病普查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因此,一定要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从我们实践的经验看,大范围开展疾病普查工作,政府的态度和决心起绝对重要的作用。过去几年,我们在湖南、黑龙江和吉林等省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省、市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的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公益组织的资助和参与不容忽视。通过对政府或地方医疗卫生机构的资助,弥补了地方县级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由公益组织提供的方案、技术,及管理和督导措施,分担了政府组织工作的压力。公益组织参与全过程的督导,确保了工作质量,提高了效率。公益组织面向社会募集,吸引企业参与项目,提供了技术、资金、物质资助。
人民群众是做好疾病普查工作的主体。广大农村妇女既是普查活动的受益者,也是这项工作的参与者。只有群众真正意识到健康普查带来的益处,才会自觉主动的参与其中,才能不断地提高防病治病和自我保健意识,也才能根据普查发现的适应症自觉治疗,疾病普查也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二)管好用好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用
经过全国妇联等组织的积极建议,妇女病普查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重视,相信不久将会有具体的扶持政策。有些省份在以往工作中已经在财政支持方面做了安排,如陕西省去年由省财政支付1亿元,地方财政配套1亿元,在全省的50个县(市)开展妇女病普查工作。湖南、湖北、黑龙江、吉林等省也都有类似的安排。
虽然各级财政都有对疾病普查工作的支持,但由于我们国家太大,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国家财政也不可能全部包下来,很有可能是补助性的支持。西部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很差,交通不便,人口居住分散,疾病普查工作的成本较之东部地区高出很多。因此,最需要国家支持的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仅靠国家财政拨付的有限资金很难完成这项工作。建议国家财政专项资金向西部贫困地区倾斜,甚至应全部用于西部贫困地区。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建议建立“农村妇女疾病普查专项基金”,委托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管理,吸收其他公益组织配合地方政府执行项目,做到专款专用。
(三)制定合理技术方案,降低工作成本
选择适宜的技术,对提高妇女病普查工作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筛查宫颈癌的主要技术有三项:一是巴氏涂片法,二是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三是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从实践结果看,前两项技术对癌前病变的检测率较低,对癌症早早期发现意义不显著。采用先进的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筛查宫颈癌,钼疤技术筛查乳腺癌,能够大幅提高检出率。从江西省修水县筛查采用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与液基细胞学技术的结果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可以使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大大提前。对于大规模开展宫颈癌筛查活动,意义重大。而且这种技术采用计算机全自动扫描诊断,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减少了诊断过程中的人为因素。
据测算,DNA和液基细胞学技术筛查宫颈癌,其技术成本可以降低到120-150元/人。有国家财政的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再加上公益组织的资助,剩余部分群众能够负担得起。
自2005年实施妇女病普查普治公益项目以来,经过研究和试点,我们提供了一整套运行、技术和督导方案。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按照《项目管理手册》要求和流程工作,减少了地方组织运行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应用先进的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自动化阅片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技术诊断方面的效率;超早期检出癌症病人,提高宫颈癌症的早诊率,挽救了生命,提升了社会发展效率。公益组织的资助,减少了群众的费用负担,增强了国家财政资金、新农合资金的使用效率。实践证明,在农村地区开展以“两癌”筛查为重点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德政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光荣事业。
致 谢
感谢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
感谢卫生部和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热情指导!
感谢公益伙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强力支持!
感谢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三早诊断技术研究所的技术指导!
感谢重庆海扶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基控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徐州雷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麦克奥迪(厦门)医疗诊断系统有限公司的密切合作!
感谢中国健康扶贫组委会一线志愿者的无私奉献!
附件:妇女病普查普治统计表.rar (右键“打开”)